一.文言文是一个国家或民族文化传承的载体
中华民族之所以强大,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因为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这种文化是我国历史上众多民族共同创造的结果,因而,它成了民族凝聚力的一个表现。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化传承,并非是一朝一夕地存在的,相反,它有着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地促进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又不断地推动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一切走向成熟。而在这个过程中,文言文就起到了传承与发扬的作用。文言文中民族的传统思想,价值观念,等等,假如不通过语言的传递,就可能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迷失自己的方向。
二.文言文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现代化的媒介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有人认为,为了现代化可以不要文言文,事实是,离开了文言文,谈何现代化,谈何创新。
现代化是一种观念,一种发展中的意识形态。这种意识形态也并不是无中生有的,相反它要借鉴许许多多的内容。而这些内容离开了传统就不行。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这个大宝库谁能谁敢忽视它的存在?假如不能,那么,学习文言文就应当是其必然。
我们不是没有过现代化,我们有过。但是,在经过了一定的阶段以后,我们总是发现,在我们的现代物质文明中,似乎还少点什么,少什么?少的就是蕴藏在历史中的那种隐含的深沉得似乎不可捉摸的气息!什么气息?从文言文中所学习到和感染到的内在精神!
这并不是我们的新观点。可惜这种观点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被漠视了。因而造成了我们现在缺失。
三.文言文怎么学?
昨天,我遇见一位家长,他对我讲,金老师,我们的小孩文言文是个问题。我问他是什么问题,他说,他们的小孩理解文言文一直很难,也不太爱学,没有兴趣。
他问我怎么办?我问他,你小孩平时念书吗?他说不多。读文言文多吗?他不说多。
我说,这就是问题。你的小孩不读书,他就减少了全面深入理解任何语言文字的机会,不管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
其次,你的小孩文言文读得并不多,他脑子里根本没有任何文言文的意识存在。换句话说,他没有文言文的“感觉”。而文言文是根本不需要过多的理解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需要老师讲吗,根本不需要。需要老师帮助提高兴趣吗?根本不需要。
其三,不要用兴趣来搪害塞。因为兴趣是最不可靠的。而中学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也并没有想把人难死的意思。随便抓几篇试看《狼》《口技》《爱莲说》《岳阳楼记》《核舟记》《左忠毅公逸事》等等。没有一篇不是久经考验的名文。
其中的关键还在于读,聪明的老师是不会放过引导学生读书的机会的。记得一位西方的文艺理论家就主张教学就是感受,学生有感受就可以了,不一定非要理解不可。
当然善读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扁鹊见蔡桓公》,读个滚瓜烂熟也是可以的和最好的,但是假如读完以后并不能获知扁鹊见了几次蔡桓公,说了些什么话,每次说话内容各有什么不同,蔡桓公对扁鹊的态度是如何变化的,从扁鹊的角度你能得到什么启发,从蔡桓公的角度你又能得到什么启发,那么,说明你的阅读是有问题的。
再如《师说》,一般的同学都会背:“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假如还有一位同学能背成这样:
古之学者必有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如果有同学是这样背的,那么恭喜恭喜,他已经进入文言文之境了。可惜这样的同学是不多的。这就给了我们一个启示。文言文是需要死背的。但并不等于背死。假如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理解来背,就容易多了。而且也最有价值。
再给大家举个例子。
《五人墓碑记》大家也是比较熟悉的。请按下面的问题进行阅读。试试看!
1.五人者是谁?
2.五人为何而死?
3.五人之死,事迹如何?
4.五人对待死的态度如何?
5.他们死后人们是如何对待他们的?
6.当时的贤士大夫是何人?
7.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什么?
将以上内容串联,进行诵读。原来这是一篇十分生动诱人的叙事散文!
五人者,曰: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丙寅)三月之望。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哭声震动天地。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周公之逮,所由使也。
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譟而相逐。中丞匿于溷藩以免。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
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阳阳,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贤士大夫者,冏卿因之吴公,太史文起公,孟长姚公也。
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在这样的基础上阅读是否要灵活多了?
四.关于文言文的一个出路
我以为应当允许文白夹杂,这样才能使新文言有一个出路。否则就是一个大问题,文言就会死。
五.结论
学习文言文看来要解决的问题有下面几条:
一.主观认识要明确,
二.死记硬背一道功。
三.背时灵活不可少,
四.学用结合得其中(得其环中)。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社会大环境的问题。如社会上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太关注文言文的教学、学习与运用了,造成了一个社会文化的隔离期。好在现今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正在逐步改观,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再则,新的教材编者已经明确指出要在新的教材里对文言文的重视有所体现,这实在是一种很好的兆头。
我们拭目而待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