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生足下: 顷接电邮,知足下供职沪上,声华籍甚。九万里鹏程,不足为足下限量也,可喜可贺!听于下风,窃自增气。余近寓山中,隔断红尘,颇领略所谓烟霞痼疾者。手挹浮云,足濯清泉,时亦携酒一壶,遇江山佳处,辄浮一大白,醉则枕苍崖而眠。逍遥自乐,何必为羲皇上人擅之而已哉。山中有宋时古刹,入,则见院中老桂一株,苍古偃蹇。夏秋之交,于他桂独早粲然作花。寺闲风生,清香氤氲数里不绝。余数度来游,蹀躞树下,爱之不忍去也。因忆陆放翁自谓八十余岁,平生未得见桂花一枝,唯于月中作画饼充饥想。陆子一生辟佛,而桂花多植于幽闲清寂之佛地,故于桂花殊无缘耳。乃作一诗,录之以供一笑: 老桂轮囷早作花,毎疑月坠一株斜。 天香总爱清凉境,不在仙家即佛家。 寺有老僧,善谈。见余数来桂下盘桓,为余言曰:“此树婆婆,数百年物也。然厄于人之戕残者屡矣,而神灵每为呵禁之,故巍然独存于今。先是,游人香客来寺者,多折桂一枝以为瑞祥。日日人来,日日折之,秃然几无余枝矣。忽有异鸟一双,红喙长尾,来集是树。竞夕悲鸣,淒动山谷。闻者大惊,以为佛示悲悯于人也,不敢复加攀折。自是人过树下,咸加爱敬焉。后文革中,有知青欲斧之以为薪,反斫伤其手而罢。噫,事亦奇矣,上苍于一树,尚爱惜而左右之如此。冥冥中岂有数邪?” 余于老僧之言,宁信其真。盖佛家所谓众生平等,深契当今环保之旨。人苟具此爱心,则天上人间,拂面皆为春风和气焉。 释子不三宿桑下,恐其生恋恋也。余之于桂,已生恋恋矣,故不觉神远,思涉非非。呵呵,不宣。
翻译:
小李你好: 刚刚接到你发来的电子邮件,得知你在上海上班,声名大著。前程万里,不可限量,可喜可贺。在远方听到,也觉扬眉吐气。我现在赁居在山中,谢绝俗事,领教烟霞痼疾是什么回事了。用手摩弄浮云,用清泉洗脚,有时携一壶酒,遇到好山佳水,就喝一大杯,醉了就在苍翠的崖边睡一觉。逍遥自在之乐,何必为羲皇上人才有呢。山中有一宋代古刹,进门就能看见院中有一株老桂,苍劲蟠屈。夏秋之间,比其他桂花早开花。寺院幽闲,清风吹来,清香弥漫数里不断。我多次来游,徘徊桂树下,久久不忍离去。因此想起陆游自言活了八十多岁,还没有看见一枝桂花,只能看月中仙桂以作画饼充饥。陆游一生服膺儒教,是个排佛者,而桂花多植在清寂的佛门之地,所以于桂花就很无缘了。我于是作了一首诗,录在这里,供你一笑: 老桂轮囷早作花,毎疑月坠一株斜。 天香总爱清凉境,不在仙家即佛家。 寺院有一老僧,健谈。见我因爱桂花多次在树下留连,就对我说起桂树的历史:“这桂树也有数百年的历史了,虽然频频受倒人为的伤害,但都为神灵所护持,巍然保存到如今。以前,游人香客来寺,喜欢折一枝桂花带回云,作为祥瑞。日日有人来,日日有人折,桂树几乎成了光杆司令了。忽然有一天,飞来了一对异鸟,红嘴长尾,栖息在这棵树上,整夜悲啼,凄婉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听到的人大吃一惊,以为佛菩萨是向人借鸟示现慈悲为怀,不敢再攀折桂枝了。人从树下经过,都对桂树加以礼敬。后来有一位知青想砍伐桂树做柴火,斧头砍伤了他的手,终于放弃了。啊,真是奇迹,上天对一棵树,也这样爱惜保护。难道冥冥中有运数存在吗?” 我对老僧的话,宁肯相信是真的。佛教的众生平等,也深合当今环保的宗旨。如果我们人类都具有这种爱心,那么人间天上都是春风和气了。 和尚不三次宿在同一棵桑树下,恐怕自己产生留恋心。我对桂树,已经有眷恋之心了。写着写着就神思缥缈,想入非非了。呵呵,不说了。
作者:天风t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