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恒吾兄左右:
故园震来非厉,亦足恐惧修省。所谓天何言哉?四时行焉,万物生焉。大地震动,可不敬畏乎!知嫂夫人与淞儿清吉,喜慰喜慰!
《典藏》与《经略》二书寄去已久,吾兄至今未能彻读,其在弟意料之中也。能把一部百十万字小说读完,甚至读上数遍之人,所在多有。但能把一部仅几千几万字典籍读过一遍之人,其实少见。典籍之枯燥,弟所深知也。
弟以为读书有三重乐趣:读八卦杂志类,即读即得,此小乐也。读文学作品如小说类,读后能得,是中乐也。读史哲典籍,久而后得,是大乐也。读书仅图小乐,是无聊。能图中乐,是平易。追求大乐,方是读书真谛。
“大道甚夷,而民好径。”读典籍求大乐,其有艰难也,难在自持。弟在上学期间,一向偏好语文,兄所素知也。但弟最初阅读方向基本是小说类,古今中外,涉猎不可谓少。于史哲类典籍而言,在30岁之前,阅读时多是有始无终。如最先在大学时读五千言《老子》,原以为轻松愉快,而茫然之后,只记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一句。工作后又想读《庄子》,翻阅许久,也只读通一篇《刻意第十五》。次后的阅读兴趣虽在,但《诗经》只记下“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论语》只记下“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全是开篇内容,对后面则全然放弃。包括读西方《君王论》、《品质书》等,也大抵浅尝辄止。可知“鲜不有初,靡克有终”,非虚言也。
转机出现于我30岁时候,忽然听到了一个对《论语》的介绍,观点大抵是说《论语》绝对经典,不需怀疑。全篇两万余字,两小时即能通读一遍。最重要者,是说先不必追求能懂。于是我痛下决心,强迫自己读下去。其实此次也只读到一半,费时也多,但基本有了读下去的感觉和信心。后来下功夫为全篇标注生字,再读时全无障碍,于是两小时一遍便不在话下。目前敢说,通读《论语》已不少于50遍。所谓万事开头难,待跨过了《论语》的阅读关,其它典籍,无论中西,深入阅读就容易许多。目前读过甚至读过多遍的典籍已为数不少。如去年十月开始通读王守仁先生全集,六十余万字,读来清澈,不以为难,更有再读的欲望,其间乐趣,不可言说。
今有一愿寄与吾兄:愿吾兄以通读《论语》为入堂门径,暇时放声朗读,只求一过。相信三四读后,意味可知。九十读后,心有戚戚。至熟读后,恐吾兄不忍释卷矣。然后必能深入其他典籍,有始有终,兄当能另见一重天地。吾兄现在南方,业余多有闲暇,若肯读书养正,未为晚也。
愚弟饶舌如此,唯愿吾兄一听。
自胜于甘州初春